
13/02/2022
自己種的 / Ka Kî 種 ê updated their website address.
自己種的 / Ka Kî 種 ê updated their website address.
「正因年輕,才更值得把光陰踩進腳底的土泥中,滋養萬物。」
濁水溪人 | 土地工作者 | 意識生死共存 | 感謝母親之河與雨水。
Operating as usual
自己種的 / Ka Kî 種 ê updated their website address.
驚人! 請大家協助轉發!
#山坡地不當開發 #王惠美
#眼中淚水的不捨與悲傷
#台灣歷史 #民主進程 #文協百年
#挺柏惟 #反惡霸 #護民主
#台灣民主轉骨湯音樂晚會
【台灣民主轉骨湯】音樂晚會
🎺時間|2021.10.22(五)18:00-21:30
🎺地點|台中烏日高鐵旁-日出廣場
(台中市烏日區高鐵東路111 號)
🎺嘉賓陣容 | 楊烈、 滅火器 Fire EX.、 林生祥 Lin Sheng Xiang、 拍謝少年 Sorry Youth、 農村武裝青年、 張睿銓、 米莎 Misa、 吳志寧、 楊翠、陳豐惠、周馥儀、李明憲、 吳音寧、挺Q大隊
民主的道路,雖然坎坷,咱著勇敢行 !!!
「轉骨」是「轉大人」的意思。
若是將台灣,放入歷史的長河裡,
百年台灣,仍然是少年台灣。
少年台灣的民主政治,才正要「轉大人」。
「轉大人」的過程,遇到惡勢力的霸凌,我們要站出來,用我們的溫柔堅毅捍衛真實,才能長成真正獨立自主的台灣。
音樂晚會活動專頁
https://fb.me/e/1FicVwco1
一起來爲轉骨湯加料👊👊
https://reurl.cc/6Dd1Ay
#反惡罷 #護民主
#1023不同意罷免
防疫提醒:
#全程口罩不離身
#愛護台灣從你我自主做起
主辦單位: 野果創意wildgainstudio、 切音樂電影 CheStudio
視覺設計: 陳致豪
請幫忙支持彰化的葡萄果農!
請將心比心。
本會投書今日見報[蘋果日報A11版]
#停止歧視與獵巫,#我們的作為決定了孩子看到的世界
郭蕢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 理事長
北台灣疫情升溫,萬華群聚感染擴散,鄰近的北市聯醫和平院區確診引發感染風波。醫院採取降載等措施,醫護人員等接觸者採檢並後送檢疫所隔離。北市聯醫工會在第一時間協助處理員工住宿、調度問題,在五花八門的會員申訴中,有一項是最令我們憤怒的:和平院區護理師的小孩,在學校遭到歧視與欺負!
學校除了依據衛福部指示要求所有學童佩戴口罩外,竟將護理師的孩子的課桌椅搬到教室最後方單獨坐,遠離其他同學,並要求他不准跟其他同學玩耍、接觸、說話!面對家長的反彈,校方態度強硬表示是依據指揮中心的指示,如果家長不服,就請把孩子帶回在家自修!
試想,如果你是醫療人員,會有什麼感覺?冒著感染風險站上防疫第一線,努力如常提供病患最好的照顧、維持醫療系統運作,一轉身回到家中,孩子卻因為你的工作而遭到歧視,傷痕累累。你忍著自己的傷,盡全力給予小孩接納與溫暖。你說服了孩子明天繼續上學,但身為母親,明天還要繼續工作嗎?這份工作值得嗎?
該校的不當處置,反映了「排除感染源、自掃門前雪」的不當心態。該校聲稱,是因為「家長跟疫情有連結,所以把防疫等級拉高」。試問,現在全台灣哪個人與疫情沒有連結?維持社會運作,需要各行各業的工作者;所有與人接觸的工作,都面對感染的風險。如果我們默許醫護人員被視為感染來源、遭到排擠與歧視,這樣的社會氛圍一旦擴散,街道消毒的清潔人員、大眾運輸的公車司機、甚至教育工作者自身,也都會受到影響。難道,上述公共服務業的從業人員都不要工作了嗎?大家寧願公共服務全面停擺嗎?豈不是全民都受到影響呢?
衛福部長陳時中指揮官多次向全體國民喊話,我們的敵人是病毒,不是彼此。病毒只會管你有沒有自我防護好,不會去分職業貴賤。我們在社會中互相依賴、集體生活,每個人都跟病毒有連結,沒人是例外。為了防疫的必要,我們維持身體上的社交距離;但如果我們在防疫的過程中,帶著獵巫與歧視的眼光,把彼此的心理距離推得更遠,在對立的社會氛圍下,其實是提供一個破口,讓病毒得以進來。
醫療從業人員的家人,和一般民眾的家人,都一樣珍貴。學齡期間的孩子特別敏感,同儕的互動也是心智與性格發展的重要關鍵。校方的不當安排不但會造成孩子的自卑感,更可能造成同儕間的不良互動,心思細膩的孩童可能因此受到被排擠、造成學習的適應壓力與人際互動。
我們的作為決定了孩子看到的世界。疫情會延燒多久未可知,確定的是,只有停止歧視與獵巫,我們才能攜手共同抗疫。建立互助的社會氛圍是每個人的責任,更是教育者的基本倫理。在疫情的風口浪尖上,我們更應該醫護人員站在一起,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示範。
--
防疫團結,加入工會
https://goo.gl/R2sLbh
--
聯名投書之工會如下:(按筆畫排序)
台北市產業總工會
台北市娛樂公關經紀職業工會Entertainment Worker and Hostess Union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關係企業工會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全國醫師醫療產業工會
屏基工會
高雄醫學大學醫療事業企業工會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企業工會
新北市職能治療師職業工會
嘉基工會
輔英科技大學附設醫院企業工會
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企業工會
臺大醫院企業工會
臺灣護理產業工會
@臺灣醫事檢驗產業工會
▍蘋果論壇投書全文👇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515/VXXFQOHPIRFQ7P4HOMCYI34C6I/?fbclid=IwAR1NeEJUcRXcfYs8iqifo_-fa2qA0UxzzMeBdgz4_AaBgKwEzNWSbG5cCMA
前陣子朋友來院子拜訪我,她指向北邊的雜草叢裡開著一簇一簇的白花們,說那是本土接骨木,名稱應是 #冇骨消。現在是它們的花期,花的部分可以拿來做甜點或泡茶~ (圖一)
隔天早上我很開心地踩進草叢裏摘了兩三株的花,用清水沖一沖後,就馬上煮茶來喝了,加一點糖,驚喜地發現味道很像小時候爸爸田裡種的枸杞枝煮的茶!
昨天朋友又陪我去了菜園,她又發現了另一種白花,我原本以為那也是冇骨消,結果居然是我去年十月種的紅蘿蔔開花了!哈哈哈 採收起來後沒想到還是可以吃的呢!香氣十足。
後來回家我又試了把紅蘿蔔的花煮茶來喝,嗯,這次是濃烈的紅蘿蔔味~ 挺清爽的。
可食植物/蔬菜的花其實很美的唷!
在這個不穩定的時代,好需要這些植物的知識阿~
#台塑 #跨國污染
推薦大家一起下載這個app!也可以幫家裡的長輩下載唷~這個不需要網路,不會紀錄GPS,需要愈多人使用,並時常 #開著藍芽,才有鑑別度。
未來若自己確診,或你曾經有接觸過確診者,透過確診者匿名上傳自己的ID,可以接獲通知。
趕快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越多人載越有用!
iOS :https://reurl.cc/7yvEXQ
Android :https://reurl.cc/v5jEDN
這兩天疫情開始延燒,社區也傳出疑似不明感染源,這個時候,我們能做的,除了戴好口罩、勤洗手、減少外出之外,也請大家一起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
下載完APP後,若曾接觸到確診者,將會自動警示注意,若收到警告,便代表曾與確診者有過距離 2 公尺並接觸 2 分鐘以上的歷史。
不過,前提是大家的下載率要夠高,APP功效才能更大!
幾個有關於台灣社交距離APP的資訊提供給大家:
🟡 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共同研發,可支援 iOS 用戶及 Android 用戶。
➡️ 由官方研發!
🟡 利用手機間的藍牙訊號強弱,來記錄接觸距離與時間,並非透過電信來追蹤。
➡️ 沒有網路環境下也能使用!
🟡 根據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官網資訊,不蒐集任何個人資訊,僅將接觸史記錄在使用者的手機裡。若資料無需使用,將於28天後自動刪除,以保護隱私。
➡️ 較無資安疑慮!
不過,也要提醒大家,不要任意裝設宣稱類似功能的 APP,台灣社交距離APP因為沒有要求 GPS 定位位置,也可以正常被 Apple / Google 官方任何產生系統「暴露通知」隨機碼,因此隱私性相對足夠。
疫情升溫的此刻,請大家切勿恐慌,做好所有防疫措施,才是對抗疫情的不二法門!
昨晚去參加了家務室邀請吳明益老師來分享的講座,主題是《環境運動與思考的多重困境—以我自身的經驗為例》。
這一場講座是家務室在這個空間的最後一場,但我很開心他們之後會搬到中興大學對面,以後若去中興大學上課就可以經常去光顧了。(還提到了闊葉林書店,好想念闊葉林的鹹派唷~)
原先以為這會是一場很嚴肅、沉重的分享,還自我暗示可能聽完還得擦擦眼角的幾滴淚(?)畢竟環境運動是如此需要耗費心神,甚至人力及金錢等資源的事情;但沒想到我可能有五成的時間都是在老師的幽默及直爽的感染氛圍下,哈哈哈大笑度過的。
我想起一名加拿大朋友,對他印象很深刻的是,他曾教我要買沒有包裝的手工皂,而不是自我感覺良好的,買一瓶塑膠罐裝的大麻成分身體清潔劑。
他說:「你這樣又多製造了一個垃圾了。」
(嘿,但是有了無包裝商店的存在,我也可以自備容器買大麻制的身體清潔劑啦~ )
好啦,其實提到他是因為他在個人頁面上放了一張漫畫,上面寫著:「我們必須比那些政治家、資本家更有組織organized地行動。」
這讓我聯想到社運並不只是上街遊行這麼簡單,當你真正,並且真心,想要為某件議題發聲時,那的確是需要某種「信仰」的,這裡不(一定)是指宗教性的。但除此之外,在護樹後,我學習到我需要更多其他的能力,更有組織性以及合作的重要。而我理解的社運,一直以來,都是可以更細水流長地落實在生活每個面向的,比如不吃肉。
昨晚我也在QA時間提了兩個問題,分別是圖二跟圖三,跟各位分享。
很開心參與了這場演講,更進一步認識了吳明益老師的人生觀嗎?是很舒心的一個傍晚,也很感謝家務室邀請了老師。
祝 順利。
需要關注。
你也許玩過換臉 App,試過將自己的臉換到明星身上。但你曾「被換臉」到色情片上嗎?只要有心、有錢、有工具,人工智慧(AI)深度造假技術(Deepfake)現在能使意淫成真。本刊耗時半年,追蹤合成大量名人性愛片在網上販售....
家庭式菜園碰上大農「企業」
引用至內文:
「但隨著政治、商業與司法關係的複雜化,如在台灣,選舉成為權力分配的決定性機制,民選官吏與民意代表多少要受到制約,因此在「攫奪」或「尋租」過程中,需依賴做為代理者的組織、協調與整合,漸漸地代理人就成為貪污行為的主導者,顛倒了主從關係。這種情形造成的衝突是水平、多元的,往往存在於社會間不同的利益團體,相互競爭的「尋租」企業或行業間,為了避免衝突,大家必須建立默契,據之運作。這樣一來,反而使貪污成為政經制度的一部分(institutionalized),無法因民主化時間夠長而根絕。」
#公共工程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thenewslens.com/amparticle/109100
台灣公共工程標案已然形成結構緊密的利益共同體附生的對象,作者藉著探索「攫奪者」與「尋租者」角色,搭配政治制度、商業與司法關係,直指貪污已是政經制度一部分,難以根絕,希望藉此提醒讀者作為選民應該扮演角色...
五年前的今天,一間鋼鐵廠排出有毒廢水,污染了比花蓮海岸線更長的海岸,超過 70 噸死魚沖刷上岸,至少 20 萬人的生計受到影響。曾經世世代代以漁業為生的家庭,必須舉家遷移,從事自己不熟悉的工作,原先是其專業領域中的佼佼者,一夕之間成為他行的菜鳥;有些人選擇堅守家園,但也只能勉強糊口,看著曾經生機盎然的大海,不再有生命力。這是一場人為悲劇。
這是一間台灣企業加諸在他國人民身上的悲劇。
2016 年 4 月,台塑越南河靜鋼鐵廠 (下稱台塑越鋼) 排放大量有毒廢水,污染超過 200 多公里的海岸線,海中生命死去,上萬人必須找尋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家。越南政府稱其為「越南史上最嚴重的污染事件」。污染發生後,人權捍衛者、記者、部落客、學生等等和當地居民一起舉行大規模的抗議。他們要求台塑越鋼負起責任、賠償居民,並清理環境,還給人民乾淨的海洋。然而,這些走上街頭的人,卻被越南政府鎮壓、拘禁、甚至被處以重刑。至今,受害者應得的賠償與正義仍遙遙無期;人權捍衛者仍身陷囹圄;而「台塑越鋼」在越南當地,早已成為一個禁忌的話題。究竟還要多久,台塑企業才能擔起其社會責任,還予受害者應有的正義?
請花點時間,和我們重新了解台塑越鋼事件的始末、案情現況,並一起想想,渺小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2016 年 6 月,在事件發生後兩個月,台塑越鋼和越南政府簽署和解協定,台塑越鋼公開向越南人民道歉,並且賠了五億美元給越南政府。然而,這筆錢,幾乎都沒有抵達人民手上。大多數的受害者都沒有獲得賠償,或是只獲得與損失相比金額相當小的賠償。而人民的那些基本訴求,包含要求台塑越鋼公開廢棄物排放資訊及監測資料、負起回復當地自然生態責任等等,都沒有被完成。越南受害人民曾三度嘗試在當地提出訴訟,三次卻都因為不同原因,包含被越南法院駁回、遭警方鎮壓等,而無法透過司法,捍衛自身的基本權利。
2019 年 6 月,7,874名越南受害者跨海來台,對台塑越鋼的股東,包含台塑越鋼、台塑、南亞、中鋼等公司,提起訴訟。他們希望在自詡為亞洲民主自由指標的台灣能得到正義。然而,台北地方法院、台灣高等法院皆認定台灣無管轄權而駁回此案,直到去年 (2020 年) 11月,最高法院有了不同的見解,此案才又燃起希望。
🧐究竟台灣法院對台灣企業在國外的侵權行為,有沒有國際管轄權?
當初高等法院採用《民事訴訟法》第 20 條但書,認定台灣法院並無管轄權。但根據最高法院,把《民事訴訟法》第 20 條但書規則套用到決定國際裁判管轄權上面並不妥當。因為第 20 條但書是規定說,當有太多法院同時擁有管轄權時,只有「共同管轄」的法院才有管轄權;再加上在《民事訴訟法》底下,沒有管轄權的法院可以拒絕受理案件,並將案件轉移到有管轄權的法院。然而,依照這種見解,等同是去決定說越南法院才有管轄權。但國際裁判管轄權會牽涉到國家主權問題,所以一國僅能直接規範自己國家在何種情況下可以裁判某一涉外爭執事件,而不能夠去決定其他國家法院有沒有管轄權。依據最高法院的見解,我們因此認為,台灣法院有權受理此案。
而當訴訟在法院裡懸置,在法院外,受害者仍然必須努力生存。在越南當地,魚群還是沒有回來,更多居民拋棄了原先熟悉的漁業工作,往南謀生,有些人必須把長輩跟孩子留下,獨自打拼。居民說,天空一直都是灰色的,村莊屋簷上佈滿了工業粉塵,而空氣中飄揚的,永遠都是工廠的味道。
越南或許很遠,但人權侵害其實很近。今天,台灣政府、台灣企業、台灣人民如何回應台塑越鋼案,就反映出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以及我們應盡的國際人權義務。要做亞洲人權指標、要成為國際人權典範,在台塑越鋼案上,不僅不能妥協,更要積極要求台塑越鋼負起責任。
長期聲援台塑越鋼受害者的團體們,也在今年正式成立了「監督台塑越鋼聯盟」。我們的臉書專頁也在今天公開。我們希望透過訴訟,為受害者爭取合理賠償,同時,聯盟成員致力於推動台灣企業與人權相關法制,期待未來域外管轄的法規可以更明確、更容易適用。而針對台塑集團,我們要求台塑越鋼應公開廢棄物排放資訊及監測資料,並負起回復當地自然生態的責任;同時,聯盟嚴正呼籲越南政府應立即釋放無辜被捕的公民。
而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做的,就是持續關注台塑越鋼案,積極分享相關資訊,也歡迎追蹤、按讚我們的臉書專頁!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一個小小的關注能做什麼?沒錯,一個人的關注絕對是不夠的,但很多很多個我們一起努力、一起為那些不能發聲的人發聲時,每一次的正義,都是這樣開始的。
👉了解更多:
風傳媒,「抗議台塑污染海洋,卻被政府迫害!」越南受害者跨海來台提告 求償台塑1.4億元,2019/6/11。https://www.storm.mg/article/1376026
風傳媒,「《台塑越鋼污染案》回顧3年前撲朔迷離的越南「死魚事件」,如今真的「塵埃落定」了嗎?」,2019/7/30。https://www.storm.mg/article/1492518?page=1
風傳媒,「一封河靜警察廳的公文曝光,揭密越南中部海岸「死不完的魚」與台塑越鋼賣不完的廢棄物…」,2019/7/30。https://www.storm.mg/article/1492519
#台塑越鋼 #企業與人權
【我親愛的克倫朋友,Soe Moe Kyaw】
他的聲音很溫柔,我不是指情人那樣的,而是因為他的字句裡透著孩子的無邪。
比如,我是他人生中認識的第二個台灣人,有天晚上他很認真地看著我,帶著靦腆問:「台灣的女生是不是都是雙性戀?」我睜大雙眼,忍著笑問他:「為什麼你會這樣覺得呢?」他回:「因為上一個(認識的)台灣女生是雙性戀。」
「Hmmm,我應該不是,可是你這樣問,我得思考一下。」我戲謔地裝出若有所思的樣子。
又有一回,也是晚上,他手裡是捲著的大麻,又對我投以殷殷切切的眼神,問:「妳在睡覺的時候會戴眼鏡嗎?」這次我困惑起來了:「不會阿,戴著睡很不舒服的。」他搶著問:「可是這樣妳晚上做夢的時候走路看得見嗎?」
噗哧一聲,我像被搔腳底板一樣,像隻蟲子般在椅子上止不住地笑開來了。我怎麼從來都沒想過這個問題呢,我驚喜地看著眼前這個少年。
他就像好朋友一樣,成為我在放假的農業學校裡的「有聊」;我們曾在一早,一起走去村裡印裔緬甸人的家裡,向那位爸爸買了現擠的水牛的奶,當然是自己帶著容器去的。
也曾在下午時,一起在村莊裡散了步,事實是我嘴饞,他陪著我去找了當地的小吃攤,我記得,我很愛吃一種用類似潤餅皮,裡面包著切片的熟香蕉,折成四方形後,丟進油鍋裡炸;我當時信誓旦旦地說:「這我回台灣後也可以自己做!」
事實上,三年多過去了,在台灣,我一次也沒試著做出這個小吃。
他真的是位很溫柔的人,溫柔到當我問起,我最常拿來問朋友的那個問題時,儘管明明是很悲傷的故事,他卻能像為聽者斟上冬夜裡的熱茶般,暖手而不燙口。
我:「欸,你人生中最早最早的記憶是什麼?」
他斂起了笑容,細細地回想。
他:「小時候,我們家是木造的房子,我記得那時我醒來聽見外面吵吵鬧鬧的,媽媽很慌張地把我抱起,走出門外時,我看到流血的人,還有,原來那些是槍聲。」
也許,他看著我有點驚愕的表情,想要安撫我,便又接著說,帶著自嘲:「其實我不知道自己幾歲耶,因為我媽把我的出生時辰刻在那棟木造房子的柱子上,所以當那棟房子被燒毀後,我媽媽也忘記什麼時候生我的了。」
Soe Moe Kyaw,是他的名字,他是 #克倫人 ,他是相片裡左邊穿著格紋衣的那位。
如果你讀過 #吳明益 的《#單車失竊記》,記得那頭原本被喚為阿妹的大象林旺嗎?在書裡寫著的,能夠發出象語的馴象人便是克倫人。
我在2018年看完那本書後,欣喜地在email裡向Soe Moe Kyaw提到:「原來在二戰時,台灣人(作為日本兵)就跟克倫人接觸過了。」
他回:「我很開心知道這件事情,但是在二戰時,我們克倫族死去了很多族人,因為日軍脅迫蓋死亡鐵路的緣故。」
隔著電腦螢幕,我彷彿看到他眼底的光悄悄熄滅了。生活在台灣,戰爭是被棄置的防空洞古蹟,成為小說、明信片和觀光區。
克倫族,是緬甸第三大民族,佔緬甸總人口約7~10%,他們有自己的民族武裝部隊,我的朋友Soe Moe Kyaw學生時期也曾參與過軍隊訓練。
而此刻,緬籍軍人正在無差別轟炸著克倫族的村莊,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我很想念我的朋友,但現在已經聯繫不上他們了。
希望 平安。
🙌 請關注以下
緬甸資訊Myanmar Information
Karen Women's Organization - KWO
#緬甸政變
【我親愛的克倫朋友,Soe Moe Kyaw】
他的聲音很溫柔,我不是指情人那樣的,而是因為他的字句裡透著孩子的無邪。
比如,我是他人生中認識的第二個台灣人,有天晚上他很認真地看著我,帶著靦腆問:「台灣的女生是不是都是雙性戀?」我睜大雙眼,忍著笑問他:「為什麼你會這樣覺得呢?」他回:「因為上一個(認識的)台灣女生是雙性戀。」
「Hmmm,我應該不是,可是你這樣問,我得思考一下。」我戲謔地裝出若有所思的樣子。
又有一回,也是晚上,他手裡是捲著的大麻,又對我投以殷殷切切的眼神,問:「妳在睡覺的時候會戴眼鏡嗎?」這次我困惑起來了:「不會阿,戴著睡很不舒服的。」他搶著問:「可是這樣妳晚上做夢的時候走路看得見嗎?」
噗哧一聲,我像被搔腳底板一樣,像隻蟲子般在椅子上止不住地笑開來了。我怎麼從來都沒想過這個問題呢,我驚喜地看著眼前這個少年。
他就像好朋友一樣,成為我在放假的農業學校裡的「有聊」;我們曾在一早,一起走去村裡印裔緬甸人的家裡,向那位爸爸買了現擠的水牛的奶,當然是自己帶著容器去的。
也曾在下午時,一起在村莊裡散了步,事實是我嘴饞,他陪著我去找了當地的小吃攤,我記得,我很愛吃一種用類似潤餅皮,裡面包著切片的熟香蕉,折成四方形後,丟進油鍋裡炸;我當時信誓旦旦地說:「這我回台灣後也可以自己做!」
事實上,三年多過去了,在台灣,我一次也沒試著做出這個小吃。
他真的是位很溫柔的人,溫柔到當我問起,我最常拿來問朋友的那個問題時,儘管明明是很悲傷的故事,他卻能像為聽者斟上冬夜裡的熱茶般,暖手而不燙口。
我:「欸,你人生中最早最早的記憶是什麼?」
他斂起了笑容,細細地回想。
他:「小時候,我們家是木造的房子,我記得那時我醒來聽見外面吵吵鬧鬧的,媽媽很慌張地把我抱起,走出門外時,我看到流血的人,還有,原來那些是槍聲。」
也許,他看著我有點驚愕的表情,想要安撫我,便又接著說,帶著自嘲:「其實我不知道自己幾歲耶,因為我媽把我的出生時辰刻在那棟木造房子的柱子上,所以當那棟房子被燒毀後,我媽媽也忘記什麼時候生我的了。」
Soe Moe Kyaw,是他的名字,他是 #克倫人 ,他是相片裡左邊穿著格紋衣的那位。
如果你讀過 #吳明益 的《#單車失竊記》,記得那頭原本被喚為阿妹的大象林旺嗎?在書裡寫著的,能夠發出象語的馴象人便是克倫人。
我在2018年看完那本書後,欣喜地在email裡向Soe Moe Kyaw提到:「原來在二戰時,台灣人(作為日本兵)就跟克倫人接觸過了。」
他回:「我很開心知道這件事情,但是在二戰時,我們克倫族死去了很多族人,因為日軍脅迫蓋死亡鐵路的緣故。」
隔著電腦螢幕,我彷彿看到他眼底的光悄悄熄滅了。生活在台灣,戰爭是被棄置的防空洞古蹟,成為小說、明信片和觀光區。
克倫族,是緬甸第三大民族,佔緬甸總人口約7~10%,他們有自己的民族武裝部隊,我的朋友Soe Moe Kyaw學生時期也曾參與過軍隊訓練。
而此刻,緬籍軍人正在無差別轟炸著克倫族的村莊,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我很想念我的朋友,但現在已經聯繫不上他們了。
希望 平安。
#緬甸政變
【我的緬甸回憶 2 My Burmese Memory 2】
每次去到一個城市,我總喜歡去這些地方,圖書館、美術館/藝廊、二手店,如果可以,更希望能夠湊巧碰上小劇場表演或工作坊。
在離開仰光前,我在當地一間小小間的二手書店裡,翻翻找找後,放下喬治歐威爾的書(《#一九八四》的作者,而他曾作為警察在 #緬甸 短居過五年),驚喜地發現了一本1999年在台灣限量印製的書,跟 #內觀 有關。
「我真幸運!」走出店外後,我小心翼翼地將它放進後背包裏;在這之後的幾週,它就成為填補我日常空白的雞湯(這本書早在幾年前飄去香港了)。
在離仰光約一小時多車程的農業學校裡,該說是緣分或是宇宙的力量呢?我有幸認識了一位來自加泰隆尼亞的朋友P。(請容我先讓這位朋友出場)
P已經旅行一陣子了,是位hand poke刺青藝術家;因為當時學校裡沒有什麼工作,所以他便免費給老師們刺青!
P是第一張照片裡戴著漁夫帽的男生,他正在幫 #克倫族 的朋友S,在脖子上刺上ॐ這個符號。
我們相處的這幾天裡,有天晚上大家聚在泥房子那,P向我們說明天就是 #加泰隆尼亞 的獨立公投日子了,大家都為他、為Catalonia感到緊張又興奮,因為對於現場的每一個人來說, #民主 便彷如用前輩的鮮血灌溉,是如此難能可得的果實,儘管它早已如空氣般,是那麼輕易地被我們遺忘它的無所不在。
P說:「我在臉書上分享了自己的心情,我希望大家能夠vote for love,為愛投票,而不是基於怨恨hatred。」我能夠感覺到他內心的矛盾,能夠明白為什麼他要拆下後背包上別著的各國國旗,並試圖燒毀它們;因為旅行的經驗,他並不100%喜歡「國家」的概念,但卻又如此強烈地感到自己身為加泰隆尼亞人的不完整性,那種少了什麼的感覺,台灣人不是最明白不過了嗎?
其實當時我的心底很羨慕他,因為他們能夠試圖針對獨立的議題進行公投。
然而,三年多前我並不瞭解的是,原來公投當天部分投票所發生了嚴重的 #警察暴力 事件,剛好,真的是剛好,今天我看了公視+的線上紀錄片《#被踹下樓梯的那天》,便是在講述,並清楚地記錄下當日發生的投票所暴力事件。
紀錄片裡,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受暴受訪者說:「我感覺到很不安,我無法再信任這個體制。」這句話,與警察試圖衝破大門前,群眾們重複大喊的:「#我們相信和平」對比,顯得格外諷刺。
本應保護人民的軍警,卻對人民施加了暴力。
遠在緬甸的朋友,不知是否安好;
我目前已經聯繫不上他們了;
願 平和早日回到緬甸的街道,
願 每個離家上街頭的孩子都能安全地回家。
#緬甸政變
#太陽落下以前的天空
【我的緬甸印象1 My Burmese Memory 1】
我在2017年的旅行日誌上寫下,仰光是在我去過的湄公河流域五國裡,我感到最自在的城市。
我在泰緬邊境前往首都仰光的小巴上,被安排坐在副駕,一路經過了很多的檢查站,看到司機每開一小段路,就得下車交一些東西給檢查站的人,然後上車後帶回一些紙張;因為路途很長,所以會有讓乘客下車買小吃或上廁所的時候,我記得那時有人上車時帶回了幾串龍眼,是很方便又不製造「垃圾」的點心;旁邊的司機則是帶回一包檳榔,吃得嘴巴紅紅的,他感覺很年輕。
(圖二就是一群男人圍在檳榔攤周圍聊天)
我很喜歡緬甸男人下身穿著 ,上半身搭著正式西裝襯衫的樣子,很帥氣。
雖然我並沒有在仰光待很長的時間,但是我還是設法拜訪了一兩家藝廊art gallery,它們的規模很小,有的藏在公寓的二樓或三樓,沒有特地找的話,從外觀看只是間普通的民房;但也因此,我很享受在這座城市裡迷路的感覺,不亞於墨爾本。
離開城市地區,我去到了由聯合國相關組織贊助成立的農業學校,那是個讓我學到很多觀點(或說衝擊)的地方,雖然幾乎完全跟農業沒關係。
因為這個學校是不分族群都可以免費報名上課(緬甸的族群約有135個),並住在這個學校學習一年的,所以也因此我接觸到了許多來自不同地區的緬甸年輕朋友,但因為我那時候去的時間點,剛好學生放假,主要互動的都是年紀與我相當的「老師」們,落在23~30歲之間。
-未完待續-
謹以此些片段記憶,祈求和平能夠儘快回到 #緬甸 人的日常。
我不確定我能夠做什麼,但我希望能夠讓閱讀我的文字的人,跟緬甸產生一點連結,我知道很難,因為他們離我們是那麼遙遠,但就跟我們關心香港朋友一樣,緬甸的朋友正在經歷的處境可能是更艱困的。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持續地關注當地的消息。
謝謝你們。
臉書朋友可以關注 緬甸資訊Myanmar Information
【破麻不破】
#破麻,這個詞在PTT鄉民百科的解釋是指「與許多男人發生性關係的女性」。它在很多台灣人心裡仍被認為是「羞辱性字眼」,這讓我聯想到英文裡的 #蕩婦 這個詞。
在國外有很盛行的「Slut Walk」這樣的遊行運動,目的除為了奪回 (reclaim) Slut /蕩婦 一詞,並重新賦予該詞正面的意義,並訴諸停止譴責性侵/性騷擾受害者,無論ㄊㄚ們的外貌穿著打扮如何,都不是致使ㄊㄚ們成為受害者的因素。
反之,我們應該檢討的是加害者。
對應到台語的破麻,我認為在這個進步的世代,如果你覺得「與許多女人發生性關係的男性」沒問題,那「與許多男人發生性關係的女性」又有什麼問題呢?
在尊重他者的前提下 ( ),去滿足彼此的慾望,我認為是一件很美好並值得驕傲的事情哦! : )
#破麻不破。
【在議會裡,那些男性的凝視:林深潑水辱罵後的省思】
罵人的、打人的、說謊的、潑水的、不只當民代的......在做錯事後反說別人「每次都在消費其他議員然後壯大自己」那你們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ㄧ言不合就提告、潑水、用極其噁心的字眼做為攻擊武器?為什麼老幫財團說話?為什麼都不做功課造成民眾恐慌?為什麼要說謊?
在雲林縣政治生態父權主義與異性戀霸權的大秩序底下,男性民代似乎有更多評斷他人的權利,連酒駕的、寧願簽到吃飯不進議場、連停車格都看不懂亂停的都視為理所當然。而女性民意代表呢?常常只是靜默,就連不少男議員以帶有歧視或父權的角度公然侮辱、評斷他人,而女議員(就連縣長)呢?常常只是任其發展、跟著笑,或不自覺地用性別、族群刻板印象的字眼發言,連自己都不重視自己身為女性所擁有的自主意識。
「親愛的,你為什麼需要感到抱歉?」這幾天問自己許多次的。這兩三年在議會發生的事情,其實都不只是鏡頭呈現的而已,很多拍不到的、沒拍到的都更驚人。但因這份工作的職責,ㄧ直在檢討自己的心理素質,期待自己面對噁心的嘴臉睥睨都能夠無感,可是好像失敗了,在林深潑水還貼近的那刻,連演「失禮」都不願意的人是有多囂張,囂張到犯了錯還理直氣壯的樣子。做筆錄時爲了要給警方完整的陳述聽了錄音,發現自己居然下意識的說了「我是女生欸,你不要碰我,這樣性騷擾」我是女生欸?為什麼ㄧ直在做性別的自己會講這句話?在筆錄過程中我不斷的檢討自己,很是自責,然而,為什麼自責?我不知道,這是最可怕的地方。因為這個充滿權力及父權價值觀的埸域包圍了我,令我時常感到不安、被壓迫。
「你這麼噁心,我看到就想吐,我怎麼可能性騷擾你啊!」潑完水叫囂後轉身離開的這句話ㄧ直回盪在心裡,也不知道為什麼,很生氣。在議場裡,那些議會裡發生的「男性凝視」都讓人不自在,很不自在,穿著、舉手投足、說話、連換個衛生綿都是......就因爲不是期待裡的樣子,所以理所當然的精神騷擾、直接的表明的罷凌到動手,還甚至大言不慚的說「你ㄧ個議員罷凌所有人」試圖營造自己有許多同伴共同聯手說什麼都大聲,真的都讓人覺得噁心至極。
為什麼做性別?除了自己吃了很多悶虧之外,重要的事情是我好希望還沒長大的那些小小的我,不要變成長大的我現在,觸及的傷口還是不當連結的痛苦都太難熬。議場裡常出現的「破布仔啦」、「破麻仔」、「大象腿上的噁心圖騰」、「瘋女人」、「你這個破格查某齁」......這都算是輕微發病,老是在麥客風後傳出此起彼落說話的,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是國中同輩的父親,說出了一點都不有趣的黃色玩笑。再不堪負荷,還是得按耐著把質詢做完,提醒自己更成熟,然後在工作群組不斷確認邏輯、用字的準確、資料的深度。回到家,還要檢討每日的脾氣、台語沒講完整......什麼的。
🤷♂️ 為什麼這個所謂民主的殿堂裡,對待女性或多元性別如此粗暴?
🥃如果你們不用假消息來誤導鄉親,疑似護著六輕來達成自己的計劃,有需要擔心成這樣?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setn.com/m/ampnews.aspx%3FNewsID%3D913325
🥃賢仔的相關直播:
風向要帶,新聞就要看,如果怕年紀精神不佳,賢仔的直播歡迎追起來or 阿賢仔YouTube追蹤訂起來 📌
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l2YPJY7SgQMkVMN7w_TfEQhttps://m.facebook.com/nppyuhsien/
#區域正義
1. https://www.facebook.com/415711748877001/posts/1161087134339455/?d=n
#汰換燃媒發電的重要
2. https://fb.watch/4ltgAai9Jp/
#當六輕門神到底有多少甜頭
3. https://fb.watch/4ltkTaEa7m/
#身而為人請你善良
#身而為人請你自重
#身而為人若你讓人為老不尊請檢討
#你們的下流請關在家
#讓六輕改燒天然氣 是個不錯的建議阿 🙃
3/2 銀樺移除
過年前與 #溪州鄉公所 建設課人員約定今日要去拿 #溪州森林公園城鎮風貌改善工程 一案的相關書面資料,後 #臨時 被通知今日即要砍除銀樺樹。
雖然早已知道祂的命運如此(公所及景觀公司認定此樹有安全疑慮,決定移除),但心情還是很複雜。
自從去年12/2最後一次協調會結束後,其實有一段時間是不敢靠近公園的,也許是因為心底對這些樹懷有強烈的愧疚感。
這之後我選擇了休息一陣子,必須先讓自己抽離出這股強烈的「拯救受害者」情緒才行(這樣的情緒生成也跟私人因素有關)。
「啊,是人都會有脆弱的一面的。」朋友說。
前陣子的我處於一個逃避的狀態,現在的我可以好好的面對眼前新的挑戰了嗎?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所堅持的價值一直都是一樣的,即 #萬物都是平等 的,無論是樹木還是藻礁都應該被友善對待。
砍樹僅是一瞬間的事,長成大樹卻需要好幾十載的時間,站在倒下的銀樺樹前,願每個人都能抱著感謝及敬畏的心。
從今天開始,你會以新的樣貌在這個世界重生。
深 呼 吸 、 、 、
Peitou
52446
請在Google Map上搜尋GPS定位(23.858181, 120.493322)
「自己敢吃才拿出來分享」的--蔬菜及雜糧。
▶種植全程不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照顧地底地上的(微)生物,包含農民與你。
▶挑戰「微碳排放」,降低使用燃油機械或工廠加工品,並善用身邊可利用資源。
▶未計畫申請「有機」或「友善土地」認證,但極力歡迎你一起來田裡玩。
▶還沒倒之前,打算以「親民價格」銷售或「以物/工易物」,糧食主權意識必須被重視。
▶田區四周綠籬尚未完善建立前,作物有遭鄰田汙染風險,無法接受者請勿購買。
▶未來計畫發展:社區型協力農業(CSA)。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自己種的 / Ka Kî 種 ê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end a message to 自己種的 / Ka Kî 種 ê:
如果很短暫的毛毛雨不算的話,這裡差不多有十五天沒下雨了。 這種時候就很自然而然的想要感謝雨。🙏 讓我明早安排好的澆水工作輕鬆完成了。🤔😆 謝謝。 雖然沒有雨水或太多都不好,但是這也不是我們能夠掌控的。只能保持著「接受」的心態,並不需要一味想要征服或改變什麼。 晚安,想吃泡菜煎餅囉!
昨天看到朋友分享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的最新一集podcast,《我家被違法BOT、我用十年擋下它:一個村民、一群藝術家,如何催生影響全台的「美麗灣先例」?》 然後今天下午便邊聽廣播邊幫茄子做固定的支架(一直拖拖拖到現在才幫茄子們固定)。結尾放著巴奈的《沒有人是局外人》,此時是夕陽下山時刻,很多蜻蜓在頭頂飛來飛去,莫名想哭。 昨天是我們的第二次讀書會,閱讀《像山一樣思考》此書,其中一個夥伴提到閱讀這本書時,可能是譯者的關係嗎?或者因為是由很多作者合寫,所以書不好讀,沒有「系統性」;另一位夥伴聽後,回覆:「會不會其實我們不需要系統性,而是多一點感受的能力?」 最後,我們就開始討論理性與感性這件事。其實兩者都很重要吧,我想。 在不同的時刻,我們需要不同的能力。面對美麗灣投資者時,我們要理性的組織行動,來「破解」難懂的法律條文;而當腳採在不會陷下去、硬梆梆的沙灘上時,我們需要多一點感性,問自己「沙灘,曾經是什麼樣子的呢?」 大概是這樣,天快黑了,我得快點回家囉! By 還蹲坐在田裡的Ka Kî
你們不覺得 #蚯蚓 很漂亮嗎? 其實我一直以為蚯蚓只會出現在鬆軟的土壤裡,但像我菜園比較容易積水的地方,那裡的土經常呈現土塊狀,且也比較硬實,可是用鏟子往下挖時,還是能看到蚯蚓的身影。 就會想,為什麼這麼柔軟的身體,可以住在這裡呢?查資料得知蚯蚓喜愛溫暖、陰暗潮濕、安靜(不會經常產生震動)的地方。那就挺合理了。至少是個潮濕的地方。 昨日便不小心挖到了幾次蚯蚓,有些像影片裡這麼肥,有些細細長長的,要很小心的把牠們放回土裡,看牠們努力地要鑽回土裡的模樣,覺得很新奇。 #earthworm
我在冬天種下的第一批甜菜根,特地留了一顆沒有採,想知道甜菜根的種子會怎麼產生,可惜也許是台灣的氣候太熱嗎?而且我當初並沒有把它種在一個夏天有遮蔭的地方,所以它就慢慢、慢慢、慢慢地成為昆蟲的家了。 這顆甜菜根比我的拳頭還要大,某天我突然發現它多了一個像門一樣的開口,但也沒有理它,直到今天才蹲下來認真地觀察了一下,覺得微觀的世界真有趣。 照片前方焦點糊掉的葉子是自己長出來的 #芝麻葉,沒想到這麼熱的天氣它們居然能夠自己長出來,比起我處心積慮的灑種子澆水,這樣真的是很厲害! **補充:剛剛查資料得知,甜菜根為兩年生植物,第一年長葉子和將營養蓄積於根部,第二年感受低溫後,開花結種子。所以我的甜菜根還沒撐過一年就熱死啦...
【什麼是樂觀?】 . 芝麻被大雨跟南風打趴了,不在影片裡的玉米也是。可是呢,它們暫時都還活著。 其他作物也活的好好的,甚至因為這場雨得到了滋潤。 保持樂觀很好,但是,悲觀不一定是一無是處的,或說「負面情緒」;負面情緒的存在也很重要,比如 #恐懼 可以幫助你在面對無法預測的暴力情況時,記得「逃跑」,又或者在那之後,給予你改變現狀的力量。 但如果你困在某個狀態裡太久,請一定一定要記得你不是孤立無援的。 之前在Janet(謝怡芬)那裡得知五月是心理健康意識月 #mentalhealthawarenessmonth (雖然是美國提起的啦),不過也藉此機會,希望大家在關注身體健康的議題時,也能多多關注心理健康。 大人或小孩都是。🙏
【綠離附近的生物 part1】. . 菜園南側的綠籬(靠近稻田)已經長得很高很密了,雖然這樣很好,可是現在有個缺點是因為長得太快了,常常會凸出去占到田埂,這件事讓隔壁稻田的阿伯很「困擾」😵。為了維持與鄰田「平衡」的關係,我必須經常修剪我的綠離。 . 然後昨天整理到這顆芳香萬壽菊時,發現這條好長好長好長的蛇皮,我用手臂丈量可能快要兩公尺,上次看到比這更長的蛇是在台東阿。超級驚喜!原本想把蛇皮拉出來,結果不小心把尾巴扯斷了,只好作罷,我們用看的就好。 . 你們覺得這麼長的平地的蛇可能是什麼蛇呀?居然一直沒看到本尊,太可惜了!😬
上工!🐝 . 田裡真的有好多蜜蜂跟蝴蝶。可能是因為最近很多菜都開花了。 特別是水蔥,她附近總有好多蜜蜂。其他還有像是香菜、油菜、金蓮花、馬利筋、豌豆的花等等。 . 之前還有發生過我在除草時,因為沒注意,腳不小心踩到一隻蜜蜂,就被它螫了~ 剛被螫到會痛個幾秒,之後就沒事了,可是大概過幾個小時後,被螫的地方會開始覺得很癢。🤔🙃 . p.s. 這是昨天下午拍攝的。
「以前的人生比較多小孩,是不是為了讓剝花生這件事更有效率一點?」 . . 原本是我一個人在剝花生,可是我用苦肉計表示我的手指有一個傷口,讓我媽「自願」跟著一起剝。果然兩個人剝還是快一點...然後還「脅迫」我媽當剝花生之手模特兒。😅 . . 會不會其實有更快的方法,只是我不知道呢?QQ . . 這些花生是我夏天那期種下,留最後一批要做種的,也想試作花生醬,可是看網路上一兩個食譜說要用 #食物調理機(好刀片),不知有沒有其他方式呢?不過看來光是「炒跟拌」就是一個很大的功夫了!如果有成功再告知。🤔🙄🙃
放空一下,有益身心。 . 無論你在哪裡,放下你的手機或其他3C產品,找個有遮蔭的地方,感受現在。 . 沒想到昨日po文後,有幾個朋友與我詢問買菜,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只是我菜園裡還無法做到時刻樣樣有,雖然照片裡有很多種,但那是「偶爾」才可以剛好有如此多樣的菜可同時收成呢!現在還未能抓好那個timing,所以來訂菜的朋友們,只能碰碰運氣了。就跟我播下的種子一樣,總是只能有百分之幾的發芽率,而儘管發芽了,也只有其中的百分之幾能夠好好長大,好好被吃下肚。 . 感謝你們,感謝土地。
【百歲羅望子】 . 今早近中午時段,於森林公園兩棵百年以上的羅望子樹下,很是熱鬧。 . 第一次見到 #羅望子 #Tamarind,是在泰國的沙發衝浪主陽台,那是一盤曬過的羅望子,第一次看到羅望子時,我很驚訝,因為他們的形狀很像大便,等沙發主拿起一條剝開分我吃後,才知道:哦,原來這個是吃的阿! 😂 後來去了便利商店,才發現原來在泰國它已成了加工產品,是酸酸甜甜辣辣的零嘴。 . . 直到今年,認真的想認識森林公園裡的樹(感謝鄉公所的標示),才發現原來台灣也有種,而且還超過一百年的歷史了呢! 問我爸,也說他小時候會用石頭丟果實撿來吃。真的很神奇! 到底為什麼我小時候都不知道呢? . . 羅望子,又稱 #酸豆,吃起來酸酸甜甜的。 . . 話說,今天跑去其他地方擺攤試水溫,決定以後可以拓點,在溪州公園的後門往森林區的方向! 🤔😉
【溪州森林公園】 . 在南州國小隔壁,是森林公園,雖然感覺公園裡的樹木比現今的大溪州公園(舊花博)少很多樹,但是在我人生中的第一個森林是祂沒錯。 . . 那是在森林公園還是一片森林時,大約是我四歲左右嗎?小時候阿公都會載我去「公司」玩。那時候會稱呼祂為公司,是因為以前這裡曾是 #台糖 的總公司呢!而隔壁的南州國小在當時可以說是「貴族學校」,因為只有台糖員工的孩子才能就讀。 . . 因為離我家很近,所以很常去散步,發現在公園裡出沒的多是老人,或者打網球的人;傍晚偶爾會遇到異鄉人來這裡小聚,覺得他們才是真的懂得享受生活。 . . 大樹底下有 #免費的冷氣,儘管秋天好像消失了,但也許是因為他們都跑去樹底下躲起來了,或奇怪的草叢小徑裡,像「龍貓」一樣。 . . 話說,你們知道森林公園有人偷偷種了菜嗎?上次仔細看才發現有皇宮菜、秋葵、茄子、地瓜等,甚至有幾顆果樹。前幾天與友人一同散步時,想到要是 #溪州鄉公所 能夠把這樣的閒置用地,以便宜的租金租賃給鄉親使用,既不需要再花錢請人除草,又可減少公園髒亂,想想就覺得很美好。 . . 影片是早上發現的 #含羞草,還是跟小時候一樣,看到她就很開心! ❤
【放風時段】 . 偶爾還是要抽空出來參加其他活動,讓腦袋停止思考田裡和賣菜的事! 不然連睡前都在想 🙃 幸虧現在家裡多了條毛小孩,可以把重心分給她。 . . 前陣子偶然看到西螺今年的駐村藝術家的造紙工作坊,時段剛好又是辦在我每日的休息時間,就決定去了! . . 好有趣的是,跟我同桌的夥伴後來聊天竟發現她曾經在都市,與其他人一起做過四五年的社區菜園呢!真是很有緣啊! . . 今天的造紙工作坊分別用了自己帶的回收紙張,與老師熬煮了將近10多小時的構樹紙漿。影片裡是為了省時,所以用果汁機將回收的廢紙加水打成紙漿後,再倒進模具裡,模具估計可以自己找 #廢窗框 自製呢! 是個十分容易上手的技術! 但若想要學如何從 #構樹 到 製成紙漿,可能要偷偷拜託老師開課啦~ . . 構樹,又稱為「#鹿仔樹」,是路邊田間常見的植物,可以長成很高的大樹哦! 它的果實在夏天會出現,紅紅一顆很甜,可以做果醬,鴨鵝也很愛吃,是我去年夏天在台東實習時才學到的,不然以前都不曾注意過它! 不僅可以造紙,還可以蓋房子,做成衣服或包包~ . . 要是我們可以在國小時學到這項技術,也許會更珍惜紙張的得來不易呢! . . p.s. 工作坊還有一場哦! 請搜尋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
給你10秒,猜猜我在做什麼? . . . . . . . . . 你猜到了嗎?我在 #剝綠豆 哦! . . . . 綠豆豐收~ 沒有啦!其實應該有1/3被蟲吃掉了,不過可能因為第一次種綠豆吧,採收時間能這麼長,也是蠻驚訝的🤔😉這批綠豆的種子是跟溪州另一個小農前輩拿的 #台灣 #本土 #粉綠豆 哦! . . 是說我自己都還沒煮 #綠豆湯 來吃,不過最近感冒好不了,先不要吃綠豆湯,來改孵 #綠豆芽 吧!🙂
【非典型田間日記】 . 今天下午種完 #紅蔥頭,就採採自己要吃的,還有阿姆跟我買的 #皇宮菜。 要離開前,發現天空好美,就坐在自己鋪的稻草上 #放空。 . . 不知道過了多久,一對幾乎每天都會騎腳踏車經過的老夫老妻,與我打招呼,問我在幹嘛,怎麼還不回家呢。 . . 我回:「就在看天空啊~」他們停了下來說:「噢,妳沒有說我還沒發現耶,你還懂得欣賞大自然呀~」我:「對呀,這就是為什麼我要種田啊!」 . . 在這個瞬間,覺得自己很富有。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在這裡做這件事的時候,就可以抬頭看看天空。
【沒有人在算自己的工啦? / 幽默的地瓜葉農】 . 其實這個系列的影片很早就想要做了,這是第一支。為什麼會有這句「沒人在算自己的工啦!」,起初是因為我苦於 #訂定價格 這件事,因為不知道怎樣才是合理的價格。所以,我便詢問了身邊幾個從農的長輩/前輩。 . . 得到的結論,清一色都是:「沒有人在算自己的工啦!」他們要我不要把自己的工時算進去,引用他們的話呢,就是:「愈算愈心酸!」但是這樣的情況可能會發生在菜價相對便宜的時候,價格好的時候理應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 . 而且也會因為你是交給誰賣而不同,比如你可能會交給 #農會 或自己載去 #批發市場「喊市」,這時的價格便不是自己能決定的。或者,你可以自己交給「#販仔」或「#超市」,可以跟他們博感情、談價格。最後,#直接賣給消費者,你可以有更高的自由度訂定售價,但是這得在有穩定且願意理解自己的 #優質消費族群 下,才比較有可能實行,否則,還是得淪落至跟著台北一市、二市的價格波動而失去底線。 . . 大家對這個議題有興趣嗎? 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再多訪問不同的農友 🤔🙂
【音量注意】. . #下雨天 不讀書,出來拔草。 . . 其實以前很討厭下雨天,因為不喜歡衣服或鞋子濕濕的感覺,覺得很噁心。 . . 開始對雨天改觀,源於一個 #韓國 叔叔,他喜歡大笑,是像孩子的那種,但很偶爾,叔叔鬱鬱寡歡的氣息會不小心「滲」出來,具象化來說就像難過到「流膏」的 #霍爾 那樣(是染髮那段嗎?)。他說,比起晴天,他更喜歡雨天,還推薦了我一首Who'll Stop The Rain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首歌有 #反越戰 的意涵在)。 . . 還有一個小插曲是,那時打工換宿住在雨天叔叔家時,他的太太告訴我在雨天想吃煎餅是因為煎煎餅時,#嗶嗶剝剝 的聲響便宛如窗外的雨聲般。 . . 直到兩年前,我在 #寮國 一處需靠小船才能抵達的農園,依山傍 #湄公河,那時朋友趕著在 #雨季 結束前把田 #開墾 完,我們三人就算滂沱大雨也荷鋤下田,雖然挺狼狽的,但是其實還蠻爽的,結束後也並不怎麼需要洗澡了 😛. . . #雨水 雖好,可以讓一個懶惰的 #耕種 者,不需要在大熱天的清晨或傍晚澆水/放水,但是當雨水過多,排水措施又不完善時,許多農作物也將遭遇歉收。 . . 你呢? 你喜歡下雨天嗎?🤔🤗
這塊位於 #溪州鄉 #瓦厝村 的五厘田地,是從今年的 #芒種 開始接手,至今已過約2個月,來到了 #立秋。 . . 這塊地原先是我媽跟人租來種植慣行地瓜葉田的,因為私人因素我放棄了原先在圳寮村已經進行 #友善耕作 一年的兩分地;而選擇回到一個,『每位鄰田農民都是自己親戚』的村子,人際關係上的壓力可能是以往的兩三倍大,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想,#資源 也是兩三倍多。 . . 生活中充斥著滿懷關心的問句。比如經常會遇到人問:有什麼菜好賣呢? 妳這樣種真的可以嗎? 妳種得這麼慢,什麼時候能賺到錢? 又或者僅僅只是騎車經過時,對著妳搖頭嘆氣的神情。 . . 所以,當初朋友得知我要回溪州種田時,她說:「其實不管妳收成好不好,這都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妳要撐過其他人的聲音。」 . . 恩,如果幾年後我還在這條路上,遇到一個願意與腳下的土地一起工作的人類,我想溫柔地給她鼓勵,但是,要記得提醒她:「不要讓周遭的嘈雜淹沒妳的決定。」 . . 前面提到了「願意與腳下的土地一起工作的人類」這句,不免要提起,其實比起 #青農、 #返鄉青年 或 #農民 這樣的標籤,我更喜歡稱呼自己為 #土地工作者。因為我覺得,現今社會已經喪失了部分傳統農業上,對土地及生命的 #尊重,而我的種植規模及方式,據我所知,亦無法取得法律上的農民或青農身分。所以呢,為什麼我要把自己框在一個我不喜歡的框框裡呢?我能不能跳出去? 因此,我就想了這個詞,土地工作者。也許它是另外一個框框吧,但它在我心中代表的意涵是:尊重腳下的土地與生命,溫柔的對待土地,土地自然會照顧你。 比起一直想著要做什麼,更應該好好思考可以不做什麼。 . . 感性到偏題了,糟糕! . . 其實剪這個影片剪到眼睛很痛,是為了幫我的作物宣傳啦~近期會再在【商店】功能裡新增上我的作物圖片及價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私訊詢問。 . . 另外,因為這塊田的四周仍然是使用農藥的慣行田,分別種植水稻與地瓜葉,雖然有跟田主溝通請他們盡量不要噴到我這邊,但是總是有飛過來的疑慮。因此,想強調:我賣的菜不會是我自己不敢吃的哦!但是,請對農藥或除草劑非常敏感的朋友,不要跟我買唷~ 感恩 :) . . 目前最需要被採收及賣出的是 #皇宮菜,預計最快8/13可以取菜,請有興趣的朋友私訊我,感謝。 . . Video music: www.bensound.com
【聽!】 請忽略晃動的畫面啦 😉 上一次晚上到田裡是什麼時候呢?有點想不起來了,可能是在台東吧。 雖然我是鄉下小孩,但是小時候根本都是電視兒童,所以我第一次知道大雨過後的晚上,會出現很多蛙族的叫聲是在 #越南。 那是 #雨季 的夜晚,村裡有很多人提著手電筒出外抓青蛙,可以看到遠方的山坡有一束束手電筒投射出的光。好奇的我馬上便開始對朋友進行問題轟炸,後來他們便慫恿了一個男孩,帶我去村裡剛收割完稻仔的田裡抓青蛙。 『是隔天要抓去市集賣的,很好吃哦!』她說。 青蛙的故事還很長,有興趣的話,可以到我的Vocus看,連結最後會附上。 今晚,結束了 #溪湖中街再生計畫 與 #蔗青文化工作室 舉辦的讀書會後,回程有一段路是沿著 #莿仔埤圳 的,她也是 #濁水溪 的一部分。快到家前,索性拐個彎騎去了我的田。 把機車熄火後,才發現原來我的家鄉還沒有失去這個屬於雨後夜晚的聲音。 雖然這個發現晚了好幾年啦,但不知道為什麼,還是覺得莫名感動。 p.S. 不知是否有無高人可以聽出影片裡有什麼生物?感謝感謝! 文章連結:https://vocus.cc/@chichi/5aec4114fd89780001a216d1
你是否曾和路邊賣菜的阿公阿嬤攀談過?他們也許零星地蹲踞在一座傳統菜市場的最外圍,龍鍾老態的身子總是不起眼。而經常騎著一台機車呼嘯而過的你,映入眼裡的僅存────排列於他們腳跟前,花花綠綠的當季時蔬,而耳邊是被風或時代割破的堅定而緩慢殘語:「這菜是ka kī 種 ê,沒噴農藥哦。」。
對我來說,選擇務農,最顯而易見的目的便是────期待有一天,能在每個人的生活空隙裡填入「Ka Kî 種 ê」這四個字;無論是利用居住空間自己種菜,鄰居分享多餘的收穫,或者主動去認識一個農夫。練習在高速運轉的時代裡,給自己與心愛的人一個喘息的休止符,重新去認識每樣吃進肚子裡的東西,用「好的食物」代替藥物與終老的龐大醫療費用,同時,慢慢找回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從容。
而選擇「友善土地耕種」是我務農的更深一層目的。
對我而言,「友善土地耕種」不僅僅只是政府白紙黑字上的定義與規範,亦非消極的「出世」心理,而是積極且平和的非暴力抵抗(Non Violent Resistance)生活態度。因其背後所承載的重量是──── 一塊土地上,由生命與非生命交織而成的多層網絡,若蜉蝣細微,似宇宙無際。而做為一塊土地的介入者(農夫),我需要練習的是相信自然的力量,將人類自以為是的心理拋棄,同時謙虛地觀察與學習其模式。
我是1995生的年頭囝仔,哺育我的土地是處於濁水溪下游的一塊沙洲。
自2015年休學後,我開始了一次又一次逃離台灣與自己的旅程;在這過程中,陳腔濫調似地如無數背包客網紅:「我找到了喜愛的生活模式與信仰。」因關愛土地與生命的固執,在世界與自己之間撕扯,而生痛楚,進而厭世;然而,在2017年,我前往東南亞,於流徜著母親之河的土地,與許多均齡25歲的青年農夫交流、生活(系列文章),我才體悟:「正因年輕,才更值得把光陰踩進腳底的土泥中,滋養萬物」,扎根之念因而萌生,並於2018年九月回到家鄉,重新/心認識她,她是────無私包容、涵養我們的母親。
Instagram: @farmerkaki
SOSreader: Âng Ka Kî
Email: [email protected]
感謝,勞力 lóo-lat。